看著家中小寶貝一天天長大,從咿咿呀呀到開口說話,是許多父母最期待也最關心的過程。「我的孩子這樣算正常嗎?」、「他什麼時候才會叫爸爸媽媽?」、「別人家的小孩好像比較會說話?」這些疑問常常縈繞在爸媽的心頭。
孩子的語言發展如同身高體重一樣,是一個漸進且充滿個別差異的旅程。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調,但了解一些常見的發展里程碑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與支持孩子的語言學習。
認識孩子的語言發展階段 (0-5歲)
以下我們將以年齡分段,帶您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可能展現的語言能力:
第一階段:0-1歲 - 聲音探索與模仿期
這個階段的寶寶,正努力吸收周遭的聲音訊息,並開始嘗試發出自己的聲音。
- 聽覺反應: 寶寶開始對周遭的聲音產生好奇,聽到聲響時會試著轉頭尋找來源。較大的聲響可能會讓他受到驚嚇。
- 發聲練習: 從簡單的「咿咿呀呀」、「咕咕咕」等聲音,逐漸進展到模仿大人說話的音調,甚至可能無意間發出像「ㄅㄚㄅㄚ」、「ㄇㄚㄇㄚ」的聲音(牙牙學語)。
- 初步理解: 開始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,也能慢慢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詞彙,例如:「ㄋㄟㄋㄟ」、「抱抱」等。
第二階段:1-2歲 - 單字萌芽與指令理解期
寶寶開始真正將聲音與意義連結,詞彙量起飛!
- 詞彙量增加: 能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單詞,像是「爸爸」、「媽媽」、「掰掰」、「球」等。接著詞彙量會快速增加,也能聽懂更多名詞與動作。
- 簡單句子: 開始嘗試組合兩個詞彙,說出像「媽媽抱」、「喝奶奶」、「狗狗汪汪」等簡單句子。
- 理解指令: 能聽懂並執行簡單的指令,例如:「把球球撿起來」、「鞋鞋穿好」。
第三階段:2-3歲 - 詞彙爆炸與短句表達期
這是語言能力突飛猛進的階段,孩子的話匣子彷彿被打開了。
- 詞彙量暴增: 能使用的詞彙越來越多,表達也更加豐富。
- 句子變長: 開始說出包含主詞、動詞、受詞的句子,例如:「我要喝水」、「爸爸開車車」。
- 開始提問: 對世界充滿好奇,常用「這是什麼?」來探索未知。
- 理解力提升: 能聽懂更複雜一些的指令和問句。
第四階段:3-4歲 - 清楚表達與好奇探索期
孩子的語言表達越來越清晰流暢,也更懂得運用語言。
- 流暢表達: 能較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、需求和感受。
- 問題寶寶: 喜歡問「為什麼?」,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心。
- 複雜句子: 開始使用連接詞(例如:和、然後、可是),說出結構更複雜的句子。
- 抽象概念: 開始理解一些較抽象的概念,例如簡單的時間(早上/晚上)、空間(上面/下面)等。
第五階段:4-5歲 - 敘事萌芽與溝通調整期
孩子的語言能力趨近成熟,開始展現更複雜的溝通技巧。
- 敘事能力: 能夠說出結構較複雜的句子,甚至可以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或說一個簡單的故事。
- 溝通調整: 開始學習依照不同的對象(例如:對大人、對同伴)稍微調整說話的語氣或方式。
- 深度理解: 能理解較複雜的對話內容,並回答相關問題;聽完故事後,大概能說出故事的重點。
給家長的貼心提醒
- 尊重個別差異: 請記得,這些里程碑是一個參考範圍,不是絕對標準。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,發展速度本就不同,請勿過度比較或焦慮。
- 營造豐富的語言環境: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語言老師。多和孩子說話、互動,即使他還不太會回應;親子共讀繪本,邊指邊唸;一起唱歌謠,都是刺激語言發展的好方法。
- 耐心等待與鼓勵: 給予孩子時間,鼓勵他嘗試表達,即使發音不標準或句子不完整,也要給予正向的回饋。
何時該尋求專業協助?
雖然我們強調尊重個別差異,但若觀察到孩子有以下情況,建議尋求兒童發展評估或諮詢專業的語言治療師,及早介入對孩子更有幫助:
- 滿2歲 仍未說出任何有意義的詞語 (例如:爸爸、媽媽、掰掰)。
- 滿3歲 仍無法說出簡單的句子 (例如:媽媽抱、我要)。
- 發音極度不清晰,讓主要照顧者以外的人難以理解他說的話。
- 語言理解能力 明顯落後於同齡孩子(例如:聽不懂簡單指令)。
- 您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有任何疑慮時。
臺北市政府衛生局-兒童發展檢核-臺北市學齡前兒童發展檢核表(中文)
結語
陪伴孩子學習語言是一段充滿驚喜的旅程。多一份觀察、少一份焦慮,用愛與耐心灌溉,相信您的孩子也能在語言的世界裡,自信地探索與表達!若有任何擔憂,尋求專業協助永遠是最好的選擇。
童樂語言治療所
📍 地址:台北市中山區撫順街41巷1-6號(民權西路站一號出口)
📱 聯絡方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