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是否發現,當您對寶寶說話時,語氣會不自覺地變得高亢、溫柔,還會搭配許多誇張的表情和手勢?這就是所謂的「幼兒導向式語言」,也常被稱為「媽媽語」、「寶寶語」等。
什麼是「幼兒導向式語言」?
簡單來說,這是一種成人與嬰幼兒溝通時,自然而然使用的特殊說話方式。它具有以下特點:
- 語調高又多變化: 像唱歌一樣,能吸引寶寶注意。
- 說話慢又清楚: 讓寶寶更容易聽懂每個字。
- 用簡單的詞和疊字: 例如「吃飯飯」、「狗狗」,方便寶寶學習。
- 表情和動作超豐富: 幫助寶寶理解話的意思。
童樂
Let's have fun
語言治療所
🔹 Q:孩子幾歲應該開始說話?
✅ 一般來說,孩子在 6 個月 會開始發出「咿咿呀呀」的聲音,1 歲左右 會開始說出單字(如「媽媽」、「爸爸」),2 歲
應該能夠組成兩個字的短句(如「要餅乾」)。如果 2 歲仍沒有說話,建議諮詢語言治療師。
🔹 Q:語言發展遲緩的常見原因是什麼?
✅ 語言遲緩的可能原因包括:
🔹 Q:孩子 3 歲還不太會說話,需要語言治療嗎?
✅ 若 3 歲時仍無法說出
2-3 個字的句子,或詞彙量少於 200 個,可能需要進一步評估。建議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,以確認是否有語言發展遲緩的情況。
在現代社會中,忙碌的爸爸常常難以抽出時間陪伴孩子。劉墉曾說過:「許多爸爸在孩子的圖畫裡,沒有手。」這句話提醒我們,爸爸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無價的,尤其是對於語言發展和情感建立來說,爸爸的陪伴尤為重要。
那麼,爸爸,您是否能在忙碌中找到一些時間,陪伴孩子玩耍、成長呢?以下是一些能幫助爸爸們陪伴孩子的活動,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,都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的愛與關懷。
給「爸爸」這個稱呼賦予具體含義
爸爸不僅是孩子的監護人,他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榜樣。透過親子遊戲、互動,讓孩子更好地理解爸爸的角色,並建立與爸爸的情感連結。
陪伴孩子玩樂,促進語言發展
媽媽可能較為溫柔,而爸爸的陪伴則能幫助男孩展現更多堅毅勇敢的特質,也能讓女孩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。這對語言治療和情感發展都是正面的影響。
我們很高興向大家宣布,童樂語言治療所 在 113 年早期療育公衛通過考核!🎉 持續為早療補助單位,將為需要語言治療及早期療育服務的家庭提供更專業的幫助。
感謝台北市政府衛生局、社會局及馬偕紀念醫院的各位督考委員,我們將繼續努力,提供更專業的服務和更舒適的治療空間。
預約諮詢及補助申請方式
目前我們提供的時間段有:
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加Line預約諮詢,並了解更多關於早期療育和語言治療的詳細資訊。
線上早療補助申請可透過台北市社會局的早療網進行申請。
提供高品質的語言、吞嚥治療課程
語言發展遲緩之評估與治療
發音不標準、說話不流暢(即俗稱口吃)
邏輯架構、建立閱讀理解、表達及人際溝通
吞嚥障礙、表達、理解困難、嗓音復健
採預約制
. 技術提供:Blogger.
語言治療
寶寶說話了嗎?一篇讀懂0-5歲語言發展里程碑與觀察重點
看著家中小寶貝一天天長大,從咿咿呀呀到開口說話,是許多父母最期待也最關心的過程。「我的孩子這樣算正常嗎?」、「他什麼時候才會叫爸爸媽媽?」、「別人家的小孩好像比較會說話?」這些疑問常常縈繞在爸媽的心頭。 孩子的語言發展如同身高體重一樣,是一個漸進且充滿個別差異的旅程。雖然每個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