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Navigation Menu

featured Slider

與小孩一同玩遊戲-在遊戲中學習成長(親子共玩)

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,孩子玩遊戲的方式也不斷的在變化,我們可以一同陪玩發現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不同。

艾瑞克森(Erikson)透國研究,主張認為遊戲具有發展自我的功能,兒童是透過遊戲學習與他人互動,所以他將遊戲發展分成三階段:

A.自我遊戲:

遊戲的對象為自己,以感官探索世界,對世界開始有最初的接觸。有時玩玩小手,玩玩小腳,甚至逗弄舌頭與嘴巴發出各種聲音。

B.小小世界遊戲:

這時會學習開始操弄各種玩物,發展出自我控制感。對物品(玩具)有操控權,有意識去擺放、控制、遊玩並有佔有的感覺。

C.大世界遊戲:

小孩開始學習分享遊戲,與他人合作。在遊戲中學習與人互動、參與、輪流、分享及合作。

頭腦簡單、四肢發達? 攀爬幫助孩子發展


有時真的搞不懂?孩子總是在大人的身上爬來爬去,一刻也待不住,大人就像是一個多功能的攀爬架,提供著孩子們的需要

俗話說「頭腦簡單、四肢發達」,不過事實好像不是如此。英國有研究人員發現,運動的人,頭腦才會好,運動甚至能活化大腦,而攀爬在於手指的使用量較大,可以刺激大腦的發展,使左右腦同時運作,達到改造及訓練大腦的效果。

攀爬是兒童天生的特點


攀爬是幾乎所有人在幼兒階段都十分喜歡的運動方式。對於3歲前的幼兒,常見的情形是,如果附近有階梯,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沿著階梯向上爬,在家裡時則喜歡攀爬椅子、沙發背、櫃頂或窗臺。不要認為這些舉動是兒童太頑皮,其實這是1-3歲幼兒共有的特點。(這但也是大人所擔心的,所以須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小孩發揮)

啟發五感學習-遠離3C

啟發五感學習

隨著孩子不斷的成長,我們總是感概孩子長得太快,這時候的孩子也在快速地探索這個世界,且有著驚人的學習力!所以在這時間給予小孩的東西是非常重要的。

0 ~ 6 歲學齡前的孩童,語言溝通能力還在學習中,他們就像是一塊海綿,處於被動吸收的成長階段,除了吸收身旁家人的言教與身教,也使用與生俱來的「五感」去學習,他們會用身體接觸、用感官學習,五感的學習會彼此相互連結,有益於孩子身、智、心發展,激發孩子潛能。

0 ~ 3 歲的幼兒,運用五感探索環境,開啟認識世界的第一步。
3 ~ 6 歲孩子,擁有具體感官認知,可透過「五感」遊戲刺激、活動課程,來可豐富孩子的大腦學習,可培養孩子的創意、專注、情緒穩定、問題解決等能力。

語言治療 什麼是音樂治療?

音樂治療與幼兒語言發展-相關研究

當提到“音樂治療”,很多人可能略有所聞,也可能感到興趣。音樂除了作為藝術欣賞和娛樂之外,怎樣能成為一種具專業治療性質的工具? 音樂要如何幫助孩子成長?

音樂

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感受,提供我們舒壓的空間,更可以幫助我們表達超越言語的情感。

治療

有目的治癒或改善症狀,調整讓人覺得困擾的問題,使人往正向發展。


當音樂加上治療可以說是藝術+科學,感性+理性的結合


治療的方式有很多類型,加上樂器選擇性多,因有各式不同的組合與搭配,發展出多樣的音樂治療方式。

例如:在一般三十分鐘的個別音樂治療,唱歌的目的是幫助一位發展障礙兒童控制呼吸,加強嘴部及臉部肌肉的運作,發展出節奏和韻律感來促進語言技巧;而在一個六十分鐘的團體治療,唱歌的目的便可能是培養集中注意力和自我控制力,減少退縮行為,提升自信和成就感。

藝童樂-兒童塗鴉的樂趣-兒童藝術發展

兒童藝術發展

兒童繪畫可以反映出孩子在生理、心理情感狀態、認知與社會關係、美感及創造力等多層面的發展,是孩子心智發展的重點。而愈年幼的孩子,塗鴉與生理發展的關係愈是密切。

長久以來,兒童的繪畫一直被相關學者視為研究兒童心智發展的重要線索。

國外有研究指出,藝術活動和幼兒智慧、社交和美感的成長是息息相關(Lowenfeld & Brittain,1987)。

在 Lowenfeld 繪畫理論中也針對2~7歲的發展歸納出的兩個時期


(一)塗鴉期

幼兒兩歲到四歲,從無意識的肌肉反覆運動結果到有意識的控制肌肉動作,這時期對於幼兒來說有重大的意義,幼兒在此時期有肌肉的反覆運動和塗鴉的探索過程,他們去不斷的嘗試並逐漸的找出其中的關聯,應該讓他們在畫圖的其中,充分獲得快感、滿足及對於肌肉運動感覺的熟練與經驗(幼兒畫的創作/黃采蓉,1976)。

兒通繪畫


塗鴉期又分為三階段(發展兒童藝術鑑 許信雄譯,1979):

台北友善 親子好玩-台北親子館10週年慶 生日派對(上)

【親子館10週年慶 感謝有您-我有畫想對你說】生日派對



🎊今天是台北市12行政區親子館成立滿十週年的日子,今日特別早起要帶孩子來參與這場活動派對(其實是家長還想睡,但孩子身體有自帶鬧鐘,7點自動醒來),到現場看到主辦單位對此活動別具用心,也可以看得出各親子館與育兒園的熱情用心設計活動,闖關活動設計皆以小孩為出發點,不同於外面的闖關活動,在裡面活動會針對孩子的【五感】設計,適時了解小孩發展狀況,達到親子共同玩樂,共同學習

因為我不喜歡他 所以我咬他!

淺談情緒與行為控制

回到家中,聽聞孩子在學校的表現,老師說小孩今天咬了同學一口,心中滿是驚訝!為何他會想要去咬人?

 


一到三歲幼兒到了這年紀的孩子咬人原因,可能有以下三種:

1.展現自主權:階段的孩子較自我為中心,常會為玩具的爭奪、不願意分享或缺乏關注,為了展現自主權,而出現咬人行為。而且如果曾經被咬,也會學到用咬的方式來反擊。有研究顯示,2歲以上的孩子若超過五分鐘未獲得關注,則有可能用這樣的行為來吸引注意力。
2.情緒宣洩:這個階段的孩子思考力還在發展,因此在遇到問題當時,很容易產生情緒,為了抒發自己的情緒,就可能會用「咬」這個行為來排解,所以才會開心也咬,不開心也咬(以前也有跟小孩玩得太開心,被小孩咬的經驗因為過度興奮,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排解這樣的情緒)。
3.不成熟的溝通方式:孩子可能語言發展尚未成熟,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或想法,因此就會用行為直接表示。(比較常見的可能就是直接動手搶走玩具)

不要害怕 小孩把自己用的髒兮兮-玩沙與幼童發展

 

一開始,我也是一個害怕孩子玩髒的家長,孩子看到沙坑就想往裡衝,擔心怕有病菌,也怕衣褲用得髒兮兮,接下來的行程還要穿著用髒的衣服,感覺小孩身體會不舒服(其實是家長自己覺得不舒服也覺得麻煩),回家還得花時間刷洗衣褲。

但是,直到知道美國、德國和我們鄰近的日本,都盛行讓孩子摸沙、塑沙、玩沙,才發現,原來玩沙對孩子來說,天生就有不可抗拒的魅力與吸引力,而在玩樂的過程當中,更有不可取代的學習力。

根據北海道教育大學的笠間浩幸教授研究,他指出,玩沙可有效促進孩童的腦部發展,分別有以下五項效果:

一、藉由手腳的觸感,可直接刺激大腦的發展。

二、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。

三、激發科學和數學的基本概念。

四、促進語言發展。

五、建立人際關係和社會性。

語言治療 零至六個月幼兒語言發展

零至六個月幼兒語言發展



離開了月中,開始要自己照顧寶寶,開始長時間與寶寶相處。我們可以開始去慢慢觀察親愛的寶貝們了。

哭泣

慢慢地寶寶哭的聲音越來越大,那是因為他們的肺活量變大、哭的聲音更清楚了,而且寶寶已經知道只要哭媽媽就會來,所以用哭聲在跟媽媽說:我好想你,快快來陪我啊!表達自己的需求 

微笑   

因為媽媽每天都笑咪咪地看著我,所以我也開始會笑咪咪地看著她! 

發聲   

開始喜歡媽媽跟我玩模仿講話的遊戲,媽媽每次都學我發出的聲音,有時還嘰哩咕嚕亂講一通,媽媽到底知不知道我在說什麼啊?

語言治療 1歲發展評估測試

 

 


孩子慢慢地長大,新生兒在8個月左右會開始進入學語言的階段,一直到3、4歲發展成熟,所以在這個階段,要盡可能的讓孩子接受不同語言的刺激,這樣才會發展出更多學習語言的神經元,讓孩子能將語言的聽覺、視覺、邏輯運用都成長成熟,使得不同的語言也可以像母語一樣運用自如,而且未來的溝通能力也會變好。

藉著評估表來檢查家中的寶貝發展狀況是否都有跟上?如果沒有也別擔心,趕快去詢問醫師,確認家中寶貝發展情況,藉著早療課程來幫助家中的寶貝。